藥業新聞
癌友齊呼救健保 粗估費率需調到5.4%以上
2020/11/06

健保已連續三年收支不平衡,今年預估將達史上短絀新高670億。落差雖可靠安全準備金來彌補,但安全準備金最晚在明年底就要低於1.5個月的健保醫療支出,達到需要調漲費率的法定標準,因此今年11月的健保會重點就是針對協商費率並報請行政院核定。

 

在費率定案前,民間團體持續鍥而不捨表達訴求,今天前衛生署署長、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楊志良協同癌症希望基金會和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召開記者會。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健保會不只調整費率,也要將現行部分負擔的定額至,改回健保母法要求的定率制,並兼顧健保量能付費的精神,訂定配套保障弱勢民眾的配套措施。

 

楊志良說,癌症是國人第一大死因,大家遲早都是病友。但隨著人口老化,醫療利用率高的年長者越來越多,繳保費的相對健康年輕人越來越少,這樣下去,健保一定會面臨極限。

 

楊志良估算,下次保費調整需要在2021年實施,費率需要從現在的4.69%調高到5.4%以上,而且之後每次的調漲幅度都在一成左右,很快就會達到法定上限費率6%,總有一天將面臨漲無可漲的窘境,到時候能不能修法也是個未知數。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根據基金會對超過千名全國民眾的調查,超過六成民眾願意每個月多繳100元,以維護健保永續,健保費率調整確實有可行空間。不過健保法定的部分負擔是定率制,即民眾應自付醫療費用的20%,但現在為了收取方便等因素而採取定額制,民眾整體部分負擔其實只有6%,遠低於法定要求。

 

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主張回歸母法的定率制,並設定每次門診部分負擔上限不超過2000元,全年度門診加住院部分負擔總金額不超過6萬5000元,對於經濟弱勢者可以另訂天花板。另也希望調整現行重大傷病一率免部分負擔的規定,讓健保回歸照顧經濟弱勢者的本質,經濟無虞的重大傷病者不能免部分負擔。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每4分42秒就一個人被診斷癌症,然而,癌症新藥申請給付生效的時間中位數中是18.7個月,癌症治療雖有急迫性,但病友常得等上三、五年才有新藥。另外雖然癌藥給付生效率高達72%,但是給付給付限制重重,有些只能用幾個治療週期,有些只能用於晚期。

 

蔡麗娟指出,結果新藥就算納入給付,很多病人還是看得到、吃不到,形同受到二度懲罰。台灣因為財務考量,癌症治療越來越落後於國際標準治療指引,病人未來參與新藥臨床試驗的機會也沒了,影響深遠。她呼籲,健保不能困在給付的思維中,應從病人觀點去看新藥的價值,例如住院時間縮短、門急診頻率變低、可以工作上學並自我照顧、生活品質提升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價值。

 

台灣癌症基金會對於健保改革方向的訴求,則與癌症希望基金會略有不同。蔡麗娟指出,根據基金會對909位癌友的調查顯示,為了得到新藥,72%癌友願意每個月多付5000元,67%以上願意每月多付2萬元,17%以上甚至願意每月多付10萬元。或許也是一個能夠兼顧財務與病友權益的方案。

 

[2020-11-05/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