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專家促成立缺藥中心 主動監控
2022/04/23

面對缺藥危機,專家認為從疫情、航運、戰爭影響供應鏈,到台灣健保核價低都是因素,建議成立缺藥中心主動監控,列出必要緊急藥品使用清單,以免出現「藥」命危機,且替代藥品也恐產量不足無法補足缺口,應及時掌握因應。至於個人藥品專案進口申請件數上升,可能存在無法監督業者、民眾權益受損等疑慮,政府應逐件評估必要性。

台灣藥品行銷管理協會發言人、社區藥局藥師沈采穎表示,缺藥逐漸成常態,疫情、航運、戰爭加速惡化。政府除了被動提供醫療院所、藥局通報機制外,也應成立缺藥中心主動監測缺藥狀況,否則等到通報,有時已來不及。

國內藥品供應評估處理計畫主持人、台北榮總藥學部部主任張豫立表示,台灣市場相對小,不少藥品或原料藥仰賴進口,難免受外界因素影響。近年缺藥情形確實因天災頻仍加上疫情而增加,但多數是短期缺乏,影響因素改善就能恢復供貨。他認為食藥署已建置多年的缺藥通報、評估與處理資訊平台及配套機制,相對多數無相關機制國家,已更能即時掌握短缺訊息並提供因應策略。

此外,他說明,雖然多數缺藥有替代藥品可選擇,但替代藥仍涉及供應量能因素,有時未必有足夠生產量能可及時補滿需求缺口,因此無法完整替代的缺藥,須及時啟動專案進口、或協調國內增加生產因應。

台灣臨床藥學會常務監事胡幼圃表示,通常國際藥廠不會多家生產相同藥品,當供應鏈出問題,自然衝擊不小。而相對於日、韓等地,台灣有些藥品健保給付價太低,藥廠就會先供貨給其他高價國,坦言要與國際競爭不容易,建議政府至少整理必要緊急藥品使用清單,確保供貨沒問題,以免影響救命,並掌握健保核價對藥品供應的影響與因應。

成功大學藥學系教授高雅慧則指出,個人藥品專案進口申請件數大增,顯然需要討論,這種情況造成廠商可規避在台接受政府監督,用藥出狀況時,患者也無法尋求藥害救濟,政府應做好把關,每一件專案申請都應評估必要性。

【2022-04-18 /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