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健保署推動癌症新藥暫予支付制度 兩款藥品下半年生效
2023/06/02

健保財務有限,癌症患者使用新藥治療,往往需要等待漫長的時間,病友團體多呼籲應仿照英國成立「癌藥基金」,在有更多的財源挹注下,增加癌友使用新藥的可近性,在癌藥基金未設立前,衛福部健保署建立暫予支付制度,今年5月1日生效給付膽管癌新藥;另MET exon14基因突變非小細胞肺癌及神經母細胞瘤癌,也已獲健保共同擬訂會議通過,預計今年下半年生效給付。

健保署建立暫予支付制度,是為加速癌症新藥給付,以評估在健保給付之初,雖有臨床治療潛力,但仍有高度臨床療效不確定性及高財務衝擊的癌症新藥,透過搜集約兩年真實世界數據及臨床試驗資料,若具有堅實臨床實證基礎,並在未來兩年給付期間獲得驗證,才可繼續獲得健保給付,而無效藥品則會退場,確保資源用於在刀口上。

為考察英國「癌藥基金」制度,健保署長石崇良、國健署長吳昭軍及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執行長林時宜等人,於本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會前赴英國,拜訪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NICE)及英國國民健康服務署(NHS)官員,就創新藥品基金(IMF)及癌藥基金(CDF)運作模式、醫療科技評估(HTA)、多元財務管控機制等議題進行交流。

石崇良說,英國健保財務制度,同樣受到價格高昂新藥、新科技,以及具不確定性治療成效的影響,因此進行交流。英國2011年時,政府另撥付一筆預算建立癌藥基金,目前反應不錯,讓病人及早可以使用新藥,並同時有緩衝機制,讓未有明確療效,或對於財務衝擊較大的藥品,以兩年為原則進行評估,是否納入常規醫療等。

石崇良表示,英國癌藥基金最大問題仍是對財務衝擊,一年基金所需費用約新台幣130至140億元,如何控制財務,不要變成財務黑洞,以及讓無效新藥退場機制,避免癌藥基金嚴重超支,其評估方法、使用人數、實證數據等,也都是一項挑戰,需要持續研究。

石崇良指出,此次與NICE簽署合作協定,雙方聚焦在HTA的人員訓練及技術研討,未來可透過與NICE的深入合作,第一手接觸國際HTA的最新趨勢、評估流程和方法,及真實世界資料的應用。

這次一起前往英國參訪、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參議戴雪詠說,部長薛瑞元於今年指示,健保署規畫建立暫予支付制度。至於,未來是否透過「癌症防治法」修法設立獨立基金,或在健保制度爭取預算,仍待各界溝通獲取共識,重點在有限資源下,讓癌症新藥給付效益達到最大化。

【2023-05-28 /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