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GDP占比7.5%,是OECD國家後段班,醫界呼籲政府提升醫療投資。前行政院衛生署長涂醒哲表示,國內健保滿意度高,但新生兒死亡率、國人平均餘命等「硬數據」均落後日韓,必須從增加收入、減少支出雙方面改善,建立家庭責任醫師制度、落實論人計酬,否則醫界一再與政府價還價,很沒尊嚴。
立法委員王正旭辦公室與台灣健康經濟學會今舉辦「有效健康投資 落實健康台灣目標」公聽會 。涂醒哲表示,20年前韓國平均餘命比台灣低2歲,至2022年,台灣平均餘命比韓國少2歲餘,一來一回相差將近5歲,是很嚴重的情況,而國家醫療支出面臨困難,政府卻不敢向民眾要錢,已把腦筋動到徵收酒捐上,政府、民眾、醫界都有責任合作,提升健康投資,否則目前任何健保改革做法,都是緣木求魚。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由千分之2.54增加至千分之3.01,同時韓國新生兒死亡率降低6成、日本減少5成。涂醒哲表示,新生兒死亡率不能造假,凸顯台灣醫療品質困境,醫療投資不夠,新生兒死亡率增加、癌症用藥引入變慢、平均餘命下降,「保費愈便宜,真的愈好嗎?」
「預防醫學可改善衝量、減少醫療支出。」涂醒哲表示,全民健保不是「疾病保險」,不能只管治療,推動預防醫學、健康促進,才能真正節省健保資源,呼籲成立衛福部預防醫學推動委員會,負責政策制定,並督導政策執行,研究各種預防醫學成本效益及推動,並以大約1%至5%健保預算額度,作為經費來源。
涂醒哲說,自己倡議落實健保法44條,建立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執行論人計酬逾13年,至今政府仍行政怠惰,而成立家庭責任醫師加上論人計酬作法,可讓醫師的福利來自民眾健康,可讓醫師主動推動預防醫學。
健保署主任秘書張禹斌表示,台灣醫療品質數據落後國際,確實是嚴重且必須檢討的問題,健保署逐步推動家庭責任醫師制度,近期推出大家醫計畫,並結合科技,建立大家醫平台,未來在各級醫療之前,先由家醫科醫師介入,才進行分級;至於論人計酬,健保署亦選定特定疾病領域,逐步推行當中。
【2024-08-14 /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