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目標二○三○年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行政院祭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明年先挹注五十億元跨出第一步,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健保署正在研擬作業要點,初步預計用於治療需求有缺口但臨床效果、成本效益、財務衝擊不確定的新藥。
癌症健保就醫從二○二一年八十萬人成長至去年八十八萬人,但癌藥支出由四○三億元降為三九四億元,同期癌症死亡率從每十萬人口二二○.一人上升至二二七.六人。健保署說明,二○二一年癌藥支出較高是反映往前兩年較高價藥品納保後使用情形,後續下降則與藥廠協議藥品依國際藥價或市場機制調價、老藥降價等有關。
為提高癌友可用新藥,行政院明年編列五十億元投注癌藥基金,指定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預計三年逐步達每年百億,林靜儀指出,健保署正在研擬專款作業要點,會邀集專家討論訂出草案,再送衛福部法規會等單位評估預告,預告期間蒐集病友團體等外界意見,彙整修正後公告上路,力求今年底完成訂定。
專款作業要點是癌藥基金最重要的遊戲規則。林靜儀說明,未來預計成立審議委員會評估申請藥品是否可納癌藥基金支付,而相關藥品條件涉科學證據、成本效益、專業評估等,還要考量臨床治療缺口,資源有限可能朝向「先求有再求好」,以滿足無藥可用族群優先。
至於癌藥基金在衛福部的定位,林靜儀坦言不宜簡化為補健保不足,而是對某些具醫療迫切需求及治療潛力,但臨床效果、成本效益、財務衝擊不確定的新藥,或是既有藥品出現新適應症,即適用新病症範圍,卻資料有限尚無法判斷是否納健保,就可考慮先走癌藥基金支付。
林靜儀指出,通過二期或三期臨床試驗新藥,目前可能存在財務衝擊大,健保沒有納入,或是健保給付限制多而無法開放所有適應症使用,都有機會先以癌藥基金支付,同步蒐集更完整臨床數據,再評估是否納給付。
外界認為評估支付藥品時也要考量社會成本,例如新藥價高但副作用較少、能維持日常工作等,林靜儀坦言,這些都可納入評估,但不能光是用講的、用感覺的,須有數據呈現不同用藥所需照護人力、回到職場時間落差等。
【2024-10-21/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