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門診藥品、急診部分負擔調高去年7月上路,健保署前日報告1週年初步略見分級醫療成效,民眾到基層診所求診占比微升,醫院急診輕症比例也下降,整體部分負擔增加健保收入52.7億元。不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卻認為以價制量效果沒有發生、對分級醫療無效。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比例增、慢性處方平均藥費減,顯示有正向效果;將研議是否調整CT(電腦斷層)、MRI(核磁共振)等檢驗檢查納入部分負擔。
健保門診藥費、急診部分負擔調漲,自去年7月1日正式實施。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藥費收取上限,由200元調整為300元,醫院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比照前開一般藥品處方箋計收部分負擔,第2次以後調劑則維持免收;另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急診部分負擔各調升為750元及400元。
健保署前日彙整去年7月至今年6月負擔新制上路1週年的數據,如基層門診就醫件數占率,實施前後自70.17%上升至70.39% (增加0.22%);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平均藥費自111年884元,降至113年842元。改善付費公平性及健保財務:部分負擔占醫療費用比率皆較實施前上升,醫學中心自13.9%上升至16.1% ,區域醫院自10.4%上升至12.2%,地區醫院自5.6%上升至6.7%,基層診所維持不變。整體部分負擔增加健保收入52.7億元等。
石崇良昨出席CSRone永續智庫「2024亞太醫療永續轉型論壇」受訪表示,推動部分負擔調整目前可看到一些短期效應,如分級醫療方面,可看到在基層就醫的慢性病人增加,為正向發展;避免藥品浪費上,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平均藥費自111年884元,降至113年842元,雖然降幅不多,評估仍然是有一定的效果。
他強調,這是一年初步成果,後續還會長期觀察來適時調整。而部分負擔不僅只有藥費,另還有檢驗檢查等面向,其中CT、MRI成長相當快速,外界有建議是否針對CT、MRI等檢查納入,健保署也會著手研議。
【2024-10-25/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