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堵缺藥 健保藥價改革明年上路
2025/05/03

健保藥價改革討論多時,各界疾呼強化國內藥品供應鏈。衛福部去年預告修正相關法案,終於在今年4月26日公告,預計明年上路,重點包括鼓勵在台製造學名藥等。對此藥界表示肯定,認為這是以行動加強國內藥品供應韌性。

 

衛福部健保署為確保合理藥價、支持國產新藥,去年11月預告修正「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及「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對國內製造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給予優惠核價,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

 

新制重點包括鼓勵國內藥廠製造新藥。國際上市2年內新藥,或十大先進國家上市滿5年、但屬國內新成分藥品,比照台灣首發新藥優惠核價;原廠藥逾專利期5年內,首2個取得國內藥品許可證的國內製造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最高給予和原廠藥相同價格。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說明,過去原廠藥逾專利期15年,才能製造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的「三同藥品」,對原廠藥保障年限太長,如今修法縮短為5年,大大提升藥品可近性。

 

國內製造藥品也享優惠藥價,包括使用國產原料在台製造、安全性試驗經國際期刊發表並列入仿單,或是最早向主管機關為P4專利聲明,且獲發藥品許可證的學名藥,符合上述3項條件之一者,健保核價加算10%,但不得超過原廠藥價。

 

另外,經主管機關公告的必要藥品,且同分組內有國內製造品項、同分組分類未超過3品項者,當年藥價不調整,確保供藥穩定、合理保障藥價;加速新藥納健保,推動平行審查機制與主動收載藥品機制,並鬆綁書面申請規範。

 

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28日發布聯合聲明指出,台灣進口醫藥品比例占健保藥費支出7成以上,但國際局勢變幻莫測,台灣需要有支持藥品在地製造、強化本土供應鏈的藥品政策,確保藥品穩定供應,感謝政府以行動加強台灣藥品韌性,引導在地產業升級並確保藥品價格合理。

 

【2025-04-29  /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