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一顆藥不如一顆糖 如何防止黑心藥
2015/5/4

記者蘇元和/專訪 

「當一顆藥價比不上一顆糖,怎能確保藥物原料的品質?」近來GMP藥廠胃散掀起添加工業級碳酸鎂「藥安」風波,已逝毒物權威林杰樑大弟子、林口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認為,臺灣用藥比食品更不安全,他直言,一顆藥比一顆糖便宜,令人擔心的是製藥過程,讓劣級原料及工業用料跟著藥品,進入人體內。

顏宗海說,《食管法》規定製作食品只能使用食品級原料;《藥事法》規定製藥原料來源可以是食品級原料,也可以是工業級原料,經過處理與淨化符合中華藥典標準,藥廠可將工業級原料作為藥品的主成分和賦形劑。
「從醫人員原是開藥救人,卻反而害到人」顏宗海說,食安問題已引發各界重視,相較起來,藥安更危險,他主張藥品也要分流管理,食品級原料只能作為食品用途,工業級原料只能作為工業用途,另外,應立即修正《藥事法》,比照《食管法》修正將罰則提高,杜絕不肖業者。

他說,藥廠製作胃散含碳酸鈣與碳酸鎂事件,主管機關先跳出來解釋法令,說製藥可使用工業級原料,只要符合中華藥典規範即可。不過,他認為主管機關根本從來都沒有去稽查,怎能靠藥商的良心,為民把關。

另外,爆發藥散含有重金屬鐵與砷,顏宗海認為,衛福部也沒有針對「有機砷」或「無機砷」做進一步細驗。他說,有機砷沒有毒性,但長期大量攝取無機砷,恐傷肝、腎、皮膚病變,增加罹癌風險;鐵過量可能刺激胃腸道。
藥安風波也凸顯藥價低廉問題,顏宗海說,一顆幾毛錢或幾塊錢的藥,比一顆糖果還便宜,難避免藥廠使用劣質的製藥原料,降低成本,某取利潤。
顏宗海舉例,一顆進口藥與本土藥廠製成的學名藥,藥效一樣,價格卻差距甚大,藥廠為了生存,只能用低劣原料製藥,又如何要求藥廠能注重藥的品質。

藥價黑洞長期以來不斷受外界質疑,藥廠因健保給付藥價低,若還要讓醫院賺藥價差,本身還要牟利,難保不使用劣質原料。顏宗海指出,食藥署要持續為藥品質把關,健保局也要檢討藥價給付等問題,真正為民把關用藥安全。

【民報 / 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