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為避免因實際醫療費用大於健保給付,造成醫院不收重症、複雜病症的病患,健保 DRGs第 3階段新制明年元旦上路,以往針對醫療費用超出 DRGs給付打 8折,明年起將獲改善;心律調節器、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特殊醫材特材,將採核實申報。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龐一鳴表示,目前施行的 DRGs制度是將患者住院後的治療、手術等費用採包裹式給付,訂有上限費用,超出上限的金額必須打 8折給付,引發醫界撻伐,有醫師認為救人還得自行吸收超過的費用不合理,也會造成複雜病患淪為「人球」。
龐一鳴表示,醫界質疑「人球率」的情況從監控數據來看,自 5年前實施 DRGs制度, 103年統計,平均住院天數為 4.23天,比 102年下降了 3.7%, 103年統計患者出院當日轉院率為 0.7%, 3日內再急診率是 2.1%,與 102年相比數據都是降低,顯見病患就醫沒有影響。
他說,自 99年起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住院診斷關聯( Tw-DRGs),明年 DRG將從目前的 401項增至 1062項,全台 1年住院相關費用包括眼、耳鼻喉、消化、肝膽胰臟、內分泌等科將有 6成涵蓋 DRGs之下,推估影響 220萬人次。
另外,律調節器、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特殊醫材特材,將採核實申報。龐一鳴以心律調節器為例,手術費用約 4萬元,機器價格從 10多萬元到 40多萬不等,都是看病患適合哪一種機型,不是價錢高就適合,因為有的是單純心率問題,每種機器都會提供不同的附加功能,所以民眾不要認為裝較便宜就是不好的醫療器材,明年起都將採核實申報,醫院、醫師不必負擔額外費用。
健保署表示,未來將持續與各界溝通,廣納各界對於 DRGs的修訂意見,並於 105年總額協商成長率,用在推動 DRGs支付制度全面實施。
【2015-09-10/ 中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