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樺/台北報導
肝病是國病,國內C型肝炎患者約60萬人,目前僅約9萬人有接受治療,多數患者不知罹病,陷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惡化三部曲風險中,國內目前有3家藥廠引進C肝口服新藥,可大幅降低患者的副作用,但1個療程藥價介於80萬~250萬間,非一般民眾能負擔,衛福部健保署擬編列專款專用預算800億元、分10年使用,每年治療1萬3500名C肝病毒基因1b型患者,讓民眾不必自費就能用新藥治癒C肝。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秘書長林俊彥說,國內C肝患者中,病毒基因第1型的患者約佔55%,其中1b型涵蓋9成以上,若使用傳統雷巴威林搭配干擾素治療,不僅會出現明顯的貧血、發燒、肌肉痠痛等副作用,且治癒率僅70%,相較於C肝口服新藥,因不需搭配干擾素使用,只有輕微的肝指數上升、腹瀉等副作用,重點是治癒率在90%以上,即便是用傳統治療失敗的第1型患者,改服新藥的治癒率也可提高至90%以上,可大幅降低將來肝硬化、肝癌的風險。
健保署組長施如亮說,該署針對C肝新藥已開過專家會議,目前的報價太貴,該署希望能比照韓國將藥費壓低至30萬元,若藥廠願意嘉惠國人降價,擬以專款專用預算方式,在年底的健保會總額協商討論中,爭取明年起分10年編列800億元預算,並優先治療人數最多的1b型C肝患者,預計每年可治療1萬3500人,10年共13萬5000人。
她說,因C肝新藥價格昂貴,為避免民眾拿藥後不吃、浪費,該署考慮透過保證金制度,讓符合使用新藥資格的患者,每月繳交1萬元的保證金,1個療程約3~6個月,患者結束療程後會退還保證金,若經濟有困難,可尋求病友基金會協助。
林俊彥補充,去年舉行的世界肝炎高峰會,共有60個國家簽署《格拉斯哥宣言》,目標在2030年減少90%的慢性B型、C型肝炎新病例,及減少65%的B、C肝死亡人數;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台灣若能使用C肝新藥取代傳統治療,並將治療人數擴增3~4倍,就可在2030年達標,完成根除C肝的願景。
【2016-03-27/ 蘋果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