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生技創新三把火
2016/01/03

記者黃文奇報導

 

本屆生技醫療國家新創獎有25個企業的新藥、醫材、檢驗技術等創新項目獲獎,擔任評審的台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認為,台灣的生技創新能力令人耳目一新。生策會副會長張文昌院士也高度肯定半數以上的創新有大量臨床醫師的參與。今年有107個機構及142個項目參賽,創下歷年參賽團隊數最高記錄,產科學研界一致的看法是,台灣生技創新能力愈來愈強,也有不少的創新產出具有進軍國際舞台的實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技這把火從李國鼎時代就開始點火,經過30幾年才看到火苗竄起,如果柴薪繼續添加下去,熊熊火勢將可以帶給台灣下一個世代旺盛的經濟動能。

 

甚麼是生技產業最需要的柴薪呢? 第一、積極鼓勵與擴大生技資本市場,不必因為某些個股股價暴漲暴跌而消極抑制,只要放寬重大事故時一至三天的漲跌幅限制,市場快速反應完就自然恢復正常。應該積極鼓勵成立生技大型基金,引導壽險與社會游資投資本國生技產業,並加速擴大生技股市規模。

 

第二、徹底檢討已核准上市「生技新藥」的醫院進藥與健保給付障礙,目前衛生主管機關的種種落後管理是台灣生技新藥的最大殺手,千辛萬苦通過台灣新藥藥證,卻連本國醫藥市場都無法合理進入,甚至發生台灣新藥在美國上市一粒2美元,台灣健保只給一粒新台幣2元的怪事。

 

第三是加速與國外簽署市場准入協議,減少不必要的反覆臨床試驗與限制,擴大台灣生技產品的國際市場利機。

 

投下這三把柴薪,加上台灣人勤奮、創新的本質,配合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人才、醫療水準、科研等等先天優勢,以創新生技來引領台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絕對不是夢,現在不做,將來一定後悔。這個世代的台灣領導人必須為下一個世代開出一條活路,台灣生技列車已經準備好了,出發吧!

 

【2017-01-03/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