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癌症新藥納共同負擔
2017/02/19

記者李樹人、江慧珺/台北報導

 

令C肝患者引頸期盼的C肝口服新藥納健保新制,即將上路,對於新政府而言,確實為一大政績,但對於眾多癌友來說,期待已久的癌症新藥共同負擔,卻仍遙遙無期。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坦言,健保經費有限,無法面面俱到,而昂貴藥品共同負擔,仍缺乏共識,但可以從長計議。

 

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明明已有新藥可讓晚期癌友續命,但健保似乎缺乏人性,不少患者因無力自費藥物,而走上死亡之路,患者絕望無助的眼神,令人不捨與無奈。

 

王正旭指出,癌症新藥「共同負擔」,確實有其必要性,健保不能只看到眼前得花多少錢,而漠視患者及家屬的心聲,事實上,用了新藥之後,更能大幅降低後續醫療支出。

 

舉例來說,若乳癌患者癌細胞尚未轉移至淋巴,依照健保給付規定,無法申請「賀癌平」,但此藥適應症卻又包括這類病友,臨床證據顯示,用藥後,預防復發效果極為顯著,但藥費太貴,絕非一般人所能負擔。

 

此外,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婕表示,癌友多半了解,不可能每款癌症用藥都納入給付,但希望健保資源重新分配,「癌症新藥共同負擔」是可考慮的方向之一。建議試辦二至三年,政府起碼要負擔六到七成費用,不夠的部分由病友自行負擔,或鼓勵民眾規劃商業保險支應。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持不同意見,她認為,癌症新藥如採共同負擔,健保出了一半,但大部分患者還是可能無法負擔另一半,被迫借錢買藥,屆時負擔得起的癌友才能活下來,「政府不能這樣做」。再者,這也缺乏法源依據,必須先修法才可能推動。

 

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說,癌症蟬聯卅多年十大死因榜首,免疫療法成為趨勢,但新藥要求高成功率,要價上看百萬元,台灣目前沒有任何一項免疫療法藥物納入健保。台灣應啟動醫療科技評估,從科學專業評估政府能負擔多少,並說服病人部分負擔。病人共同負擔可避免健保醫療浪費。

 

 

【2017-02-1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