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與癌共處 面臨2個新挑戰
2017/05/07

記者劉嘉韻黃安琪/台北報導

 

癌症發生速度、新增罹癌人數雙雙破紀錄,長期來看,癌症死亡率卻趨緩。過去癌症經常和死亡畫上等號,現在醫學發達,癌症不再是絕症,但從化療、標靶治療到目前最新的精準醫療,癌友面對複雜的治療選擇與昂貴藥費,成為與癌共處的新挑戰。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認為,由於生活環境、習慣影響,罹癌速度及人數增加,是未來廿、卅年無法避免的趨勢,儘管發生率很難下降,所幸醫療科技逐日進步,癌症患者存活率和死亡率可得到較好的控制,罹癌不必喪氣,而是要面對疾病,與癌症共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表示,傳統化療針對癌細胞特性、侵犯部位,副作用較大,標靶藥物問世後,找到患者腫瘤驅動基因用藥,以第一個標靶藥物基力克為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用藥可穩定控制如慢性病。但標靶藥物治療其他癌症的尚需克服抗藥性問題,須替換新一代藥物接力治療,藥物治療費用差異大,部分藥費至少單月廿萬元起跳。也因為藥費昂貴,健保未納入給付,患者面臨續命與經濟考量的選擇。

 

在肺癌治療上,台北榮總胸腔部特約主治醫師蔡俊明指出,導致肺癌的基因突變複雜,即使在不同患者身上,找到相同驅動基因並使用同種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也可能大相逕庭;次世代基因定序有助分析腫瘤基因,幫助找到合適用藥,但技術仍待發展,目前國內不普遍,價格更不便宜。據了解,分析一次可能在廿五萬元以上。

 

王正旭說,遺傳、基因,環境汙染、飲食習慣、生活壓力等,都可能促使癌症發生,整體大環境使得癌症發生率攀升,這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每個人都應該避免成為癌症候選人」,王正旭建議,多運動、飲食正常,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致癌因素、定期健檢,才能常保健康。

 

【2017-05-05/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