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收載癌藥 健保啟動部分負擔?
2018/12/30

陳昭姿(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

從2013年二代健保開始,到2018年11月止,計49個全新成分的癌藥,向健保署提出申請給付,迄今只有24項收載生效,平均通過率為49%。

這些癌症新藥從遞交申請到給付生效日,平均時間684天,中位數556天,如果加上食藥署新藥審查流程,渴望這些癌藥治療的病人,等候時間至少三到五年。

另外,先前已通過健保給付的癌症用藥,或因最初收載時,基於成本效益與費用控制考量,通常排出優先次序,限制使用對象,給付範圍小於食藥署核准適應症。隨使用經驗增加,使用量擴大,藥品價格逐漸調降,或由供應廠商,或由各相關醫學會或病人團體,提出擴大給付範圍申請,此類申請案稱為擴增給付案。

從2013年到2018年11月為止,擴增給付案共計39件,迄今24件通過且生效,平均通過率62%。從遞交申請到健保給付生效,平均565天,中位數412天。

等候重點,主要不是程序時間問題,而是財務衝擊問題,財務衝擊困擾了審議過程中的兩個會議的專家與代表,也讓健保署與廠商的價量協議面臨重大挑戰。

專家會議、共擬會議與健保署藥材組這三個關卡,原從臨床專業、資源配置、財務管控三面向分工合作,冀望能在健保永續生存前提下,對民眾善盡醫療照顧責任。

癌症已連續35年居國人民死亡首因,每年近十萬人得到癌症,近五萬人因癌症死亡。癌症用藥在全球藥品研發已成為焦點,大約兩成新藥用於治療癌症。全世界對新藥研發過程的規格與標準要求越來越高,但新藥上市成功率偏低,專利期在上市後多僅剩數年,廠商回應研發投資,風險與獲利,藥品價格居高不下,許多臨床表現優異的新藥價格昂貴,讓多數病人望塵莫及。

如果台灣健保依然停留在初期開發方式,照顧每一個人,且照顧各種大小病,藥費給付上限為200元,我們幾乎可以預期,再也沒有任何癌症新藥可以加入健保了,我們將比其他先進國家人民落後很多年,我們必須繼續使用舊有藥品,即便新藥可望帶來更好的安全性與療效。

是否到了應該思考啟動健保藥品部分負擔的時候了,例如日本與韓國的病人,自付20%至30%;事實上許多癌症病友團體已寫信陳情健保署,主動要求藥品部分負擔,以求新藥盡快納入健保。

【2018-12-27 /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