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百憂解」退出台灣背後隱藏的危機
2019/03/24

記者陳稚華報導

自從健保署公布4月將「砍藥價」以節省健保支出後,裕利藥廠近日發函宣布,憂鬱症患者常服用的「百憂解錠20毫克」因不敷成本,4月1日起停止供貨,並全面退出台灣市場。此消息一出,造成醫界不小的波動。

健保署表示,百憂解是一種上市逾40年的老藥,該藥每顆20毫克自1995年3月健保開辦時的核定價格是新台幣49元,但隨著該藥不具有專利權,有其他學名藥陸續上市,去年核定的健保價格是2.08元,依照108年1月28日公告、4月1日實施的新藥價為1.96元。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指出,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國內除禮來公司生產的百憂解之外,與它同成分的抗憂鬱劑共有14家生產學名藥,106年的健保醫令申報金額合計約3,325萬元,其中百憂解的市占率約24%,使用人數約1萬5千人。「即使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目前尚有其他與百憂解同成分、同劑型之藥品可供醫師處方。」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任張家銘,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我們醫師還是比較喜歡用原廠藥,因為知道他的品質跟效率是對的!學名藥照理說應該要有類似的藥效,當然也鼓勵扶植本土藥廠,但就臨床經驗,學名藥的品質和成效未必跟原廠藥一樣,病患在用藥上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替換。健保署這樣做錢省下來、但品質反而會打折扣,因為學名藥跟原廠藥未必是一比一同等的。」

他更進一步舉例,有患者反映以前吃一顆原廠藥就能睡,現在改吃學名藥要吃2顆;以前頭痛吃一顆就不會頭痛、現在要吃2顆;降血壓藥也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原廠藥有在注意這件事,但學名藥廠似乎沒有跟進。政府注意到了價格,卻忽略了品質。」

藥師公會全聯會執行長沈采穎表示,砍藥價雖然看似讓健保維持住,但這麼做其實很危險,「某國外大型藥廠4、5年前就有想要退出台灣,健保這樣一砍,原廠藥、某些藥型很可能真的會退出台灣。」

張家銘表示,「我覺得健保藥價降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降了,一顆藥竟然比糖果還便宜,而且還是救人的藥物。我們有會員表示,看能否跟藥廠反映只退出健保、而非退出台灣市場,民眾也許願意多花一點錢使用覺得比較放心的藥物。不過跨國藥廠許多政策都要總公司決定,現在我們也在努力溝通中。」

百憂解退出台灣先開出了第一炮,後續健保砍藥價議題,待4月正式上路恐怕還有更多要解決及探討的問題。

【2019-03-18/ 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