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胃腺癌及晚期肝癌 不再給付免疫新藥
2020/04/05

健保署4月延續給付癌症免疫新藥的政策,預算從8億增加到8.4億元,但因反應率不佳,將胃腺癌及晚期肝癌剔除。由於胃腺癌及晚期肝癌治療用藥選擇不多,醫師及病友團體為病人叫屈,希望藥廠與健保署考量病友用藥權益及爭取治療機會,有轉圜空間。

去年免疫新藥適用8種癌症、11個適應症,為評估新藥使用狀況,健保署每三個月評估,從2019年4月開始,截至2020年1月9日,初核同意且申報用藥1159人,可分析案例760人,其中晚期肝癌192人,完全或部分反應率為19.8%,胃腺癌反應率為9.5%。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指出,將所有癌症拿來評比反應率,把反應率差的拿掉,對患者而言,情何以堪。

他分析,晚期肝癌去年送審時,反應率14.5%,現在增加到19.8%,台北榮總分析90位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結果,發現有效率24.4%,已發表於國際期刊。

趙毅強調,免疫藥物的效果評估不能單看反應率,要看病人免疫功能回復狀況,以患者存活率來判斷會更準確。以台灣進行的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免疫藥物臨床數據顯示,47位患者中有32位接受免疫藥物治療,1年存活者20%,2年存活者10%,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對照組患者都活不過7個月。

在台灣地區,肝癌和胃癌分別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疾病第二名及第七名,若依據傳統治療,晚期肝癌及胃癌存活逾兩年,即屬罕見。

趙毅指出,免疫治療的優點是副作用低,缺點是價格貴,希望能替晚期肝癌及胃癌患者發聲,呼籲健保署仍能維持對此兩種癌症免疫治療的給付。

對醫師為患者請命,健保署長李伯璋了解醫師為患者不捨的心情,但他指出,癌症免疫新藥計畫經專家評估,若患者用藥效果和之前相差不多,便先把健保資源留給目前已見療效的患者,但後續還會再做評估。

健保署自去年四月將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入給付,共可治療八種癌症,至今逾1500人用藥,其中24%的患者治療有效。健保署決議,將延長治療有效病人的用藥時程,最長可用到二年;治療穩定者,也可多用藥三個月。

【2020-03-30 /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