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新聞
AI醫療科技防疫先鋒
2020/05/08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指出,「台灣是全世界醫療大數據最好又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因為台灣健保將全國資料都歸納到單一資料庫當中,至今已經累積25年,擁有超過2,300萬人的資料。相較之下,英國、加拿大、澳洲、法國等國家雖然一樣擁有社會保險,但是數據存放卻是分開的,格式也各自不同,彼此間更無法交換數據。

除此之外,台灣人平均每年看病15次的習慣,也間接有助於「多維度測量」,包括醫院檢驗、檢查或開藥診斷等數據,都有助於AI醫療的開發。

台灣醫療大數據的品質優秀之處並不止於如此,「全世界很少有國家的用藥和診斷是由醫師直接輸入,大部分都是醫師手寫或隨手打幾個字,後端再由編碼人員登錄。」李友專指出在健保成立後,台灣就由醫師直接撰寫或輸入資料,因此包括診斷、用藥資料、檢驗的品質,報告相對都很完整,非常貼近真實的狀況,病人實際的健康情況和病歷上所陳述的差距很小。

同時,健保署每年審查約250萬份病歷也對於資料正確性有所助益,台灣要求所開藥物與診斷必須能對應,一旦無法對應不但不給付,還會開罰。在美國,保險不管診斷只管用藥,藥用對了,診斷隨便輸入無妨,也因為這些因素,讓台灣醫療大數據的品質令人信賴。

對於未來AI醫療發展的主要方向,李友專語重心長地表示,最重要的2件事,一是減少醫師血汗,二是避免醫療錯誤。

據評估,導入AI至少可以防止一半的錯誤,而WHO估計每年用藥錯誤成本高達4,000億美元,所以,導入AI把關至少可以省下2,000億美元的不必要成本。隨著AI醫療的進化,未來不只可以讓醫療錯誤降到最低,更能將防疫戰線更加全面化。

 

【2020-05-05 / 聯合新聞網】